|
平衡孔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平衡孔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刘东升 钱俊 霍幼文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上海 200245 摘 要:叶轮平衡孔是离心泵设计中常见的一个要素。叶轮轮毂上添加平衡孔,会减小离心泵轴承所承受的轴向力,提高离心泵的使用寿命。但同时会降低泵的扬程和效率,增加泵组电能的消耗。通过分析三台不同比转速水力模型的离心泵试验数据,研究平衡孔对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定量描述增加平衡孔后,流量扬程和流量效率的变化,并对平衡轴向力的各种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对于大流量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建议选用对称吸入的双吸离心泵。 关键词:离心泵;平衡孔;轴向力;扬程;效率 1. 引言 近年来在离心泵的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科研成果,涉及到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水力性能、空化性能、力特性、压力脉动、振动噪声以及专利标准等等[1-11]。在细分领域离心泵平衡轴向力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案[12-17],并且应用到各种工业场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同的客户对离心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需要设计师进行差异化的深度设计,兼顾制造成本、运行能耗及备件消耗等等。对于单级离心泵而言,大多数会选择带有平衡孔的叶轮,以减小泵的轴向力,减轻对轴承的磨损,增加泵的可靠性并延长寿命。 平衡孔对离心泵效率有多大影响,对流量扬程会造成哪些变化,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少有针对具体案例的定量描述。一般来说增加平衡孔后,会造成扬程和效率的下降。下面通过三台不同比转速水力模型离心泵的试验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定量描述增加平衡孔后,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变化规律。 2. 离心泵结构及主要零件 离心泵为水平卧式安装,左侧通过进口锥管水平进水,经过叶轮、导叶体、出口弯管后水平出水。右侧通过联轴器、扭矩仪和电机相联,见图1、图2。为了研究平衡孔对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同一台泵分别采取两种叶轮做试验,一种是有平衡孔的叶轮,一种是无平衡孔的叶轮。两种叶轮的差异就在于平衡孔有无,见图3。 图1:试验台位上的离心泵 图2: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图3:有平衡孔的叶轮和无平衡孔的叶轮 在试验过程中,先后采用了三台不同比转速水力模型的离心泵,除了叶轮和导叶体等零件外,其余零件及安装尺寸完全相同。三台离心泵的叶轮及平衡孔的特征尺寸见表1。 表1:离心泵叶轮的特征尺寸表 单个平衡孔的面积为95 mm2,全部7孔的面积为665 mm2。叶轮轴孔直径尺寸均为55 mm,轴上安装尺寸相同。泵的旋向相同,从进口看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常取平衡孔的总面积等于5~8倍密封环间隙的面积,平衡孔的泄漏量一般为设计流量的2%~5%。为了减少因平衡孔的泄漏造成的容积损失,选取平衡孔的总面积为密封环间隙面积的3倍左右,还剩余部分轴向力由轴承来分担。 3. 离心泵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离心泵试验所采用的试验台,为高精度水泵模型及装置模型通用试验台,采用立式闭循环水系统。试验台效率测试综合误差,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标准SL140-2006《水泵模型及装置模型验收试验规程》和ISO/DIS 5198《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验收试验规范-A级》的要求。 试验台主要循环系统有试验段、空化筒、稳流筒、辅助泵、正反向供水切换管路、智能电磁流量计、智能压力传感器等。 在效率试验前,模型泵应在额定工况点运转30分钟以上,排除循环系统中游离气体,其间应检查泵的轴承、密封、噪声和振动状况。性能试验应在无空化条件下进行。 试验测点合理分布在整个性能曲线上,试验前进行各测量传感器调零。试验曲线试验点数为19个。试验流量范围0~900 m3/h,扬程范围30~65 m,电机功率110 kW,试验转速1480 r/min。试验工况稳定后,试验系统在无任何人为干扰条件下,连续进行三次测试,每次测试时间为30秒,三次测试效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小于0.3 %,否则需重新进行测试,取三次测量的中间值作为最后测试结果。 试验流量由小到大,然后再由大到小顺序进行,试验从零流量点开始,一直进行至到大流量结束,然后从大流量点开始,一直进行至到零流量结束。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离心泵的最优运行区间。同时测取流量、扬程、转速、轴功率、绘制流量扬程曲线和流量效率曲线。 4. 离心泵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4.1 离心泵TS3(ns=100)试验结果分析 在试验转速为1480 r/min的条件下,叶轮有无平衡孔的试验曲线见图4。经过对比可以看出: 叶轮在有平衡孔的情况下与无平衡孔相比,流量扬程曲线在小流量下基本一致,在0.6倍额定流量至大流量下扬程偏低,随着流量的增大,扬程的差别越来越大。在额定流量596 m3/h下扬程偏低(48.7-47.2)/ 48.7=3.1 %。 叶轮在有平衡孔的情况下与无平衡孔相比,流量效率曲线普遍偏低,整个效率曲线向下平移。在额定流量Qn =596 m3/h下效率偏低(81.8-79.6)/ 81.8=2.7 %。 图4:离心泵TS3性能曲线图 4.2 离心泵HS1(ns=130)试验结果分析 在试验转速为1480 r/min的条件下,叶轮有无平衡孔的试验曲线见图5。经过对比可以看出: 叶轮在有平衡孔的情况下与无平衡孔相比,流量扬程曲线在小流量下基本一致,在0.6倍额定流量至大流量下扬程偏低,随着流量的增大,扬程的差别越来越大。在额定流量592 m3/h下扬程偏低(49.2-48.4)/ 49.2=1.6 %。 叶轮在有平衡孔的情况下与无平衡孔相比,流量效率曲线普遍偏低,整个效率曲线向下平移。在额定流量Qn =592 m3/h下效率偏低(84.1-79.1)/ 84.1=5.9 %。 图5:离心泵HS1性能曲线图 4.3 离心泵CS1(ns=140)试验结果分析 在试验转速为1480 r/min的条件下,叶轮有无平衡孔的试验曲线见图6。经过对比可以看出: 叶轮在有平衡孔的情况下与无平衡孔相比,流量扬程曲线在小流量下基本一致,在0.6倍额定流量至大流量下扬程偏低,随着流量的增大,扬程的差别越来越大。在额定流量719 m3/h下扬程偏低(44.2-42.3)/ 44.2=4.3 %。 叶轮在有平衡孔的情况下与无平衡孔相比,流量效率曲线普遍偏低,整个效率曲线向下平移。在额定流量Qn =719 m3/h下扬程偏低(79.2-76.4)/ 79.2=3.5 %。 图6:离心泵CS1性能曲线图 4.4 三台离心泵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先后采用了三台不同比转速水力模型的离心泵,分别做了叶轮无平衡孔和有平衡孔的对比试验。发现有平衡孔后,在流量不变的条件下,扬程和效率都有下降。在额定流量Qn下,扬程平均下降3 %效率平均下降4 %。在小流量0.6Qn下,扬程平均下降0.3 %效率平均下降3.6 %。在大流量1.2Qn下,扬程平均下降4 %效率平均下降3.6 %。三台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变化见表2。 表2:离心泵有平衡孔后性能参数变化表 从以上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离心泵的常用运行区间0.6Qn~1.2Qn内(Qn为额定流量),当增加平衡孔后,效率普遍下降1.6 %~5.9 %,平均下降3.7 %。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看,选择带有平衡孔叶轮的离心泵,是不合适的。 5. 离心泵平衡轴向力的多样性 由于离心泵运行时叶轮进出口压力差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产生轴向力。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则有不同的平衡轴向力的方法,平衡孔、平衡管、平衡盘、平衡鼓、背叶片、对称吸入结构等等。平衡各种受力减少磨损碰撞,保障泵组持久稳定运行。当维修费用低于节省的电费,节能降耗才显得更有意义。 小流量的单级离心泵,多采用带有平衡孔的离心泵叶轮。高扬程的多级离心泵,多采用平衡盘或平衡鼓来平衡轴向力,或者再增加平衡孔来平衡残余轴向力。由于上述方案都会通过平衡孔或平衡管,产生液体回流带来容积效率损失,并且液体回流到叶轮进口,会造成流态紊乱,增加水力效率损失。而对称吸入结构的双吸离心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对于大流量大功率的离心泵,则多采用对称吸入的双吸离心泵方案。既能平衡轴向力减轻轴承磨损,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又能不降低泵的效率,并节省运营电力成本,还有一个优点是维修拆装方便。因此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尤其是在市政供水泵站、大型水利工程调水泵站等等。双吸离心泵有单级、双级和多级之分,常见的有单级双吸离心泵(1个叶轮)、双级双吸离心泵(3个叶轮)和三级双吸离心泵(5个叶轮),见图7。 图7:上海凯士比公司三种双吸泵结构示意图 6.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离心泵叶轮增加平衡孔后,扬程效率等水力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三台不同比转数的离心泵,在叶轮有平衡孔的情况下的流量扬程曲线,在所有流量下,叶轮有平衡孔的比无平衡孔的扬程降低。随着流量的增加,扬程降低的差距加大。在小流量0.6Qn下,扬程几乎重合没有差距,在额定流量及大流量下,差距逐渐加大。在额定流量下扬程平均降低约3 %。 2)在叶轮有平衡孔的情况下的流量效率曲线,其变化特点是在所有流量下,叶轮有平衡孔的比无平衡孔的效率降低。在额定流量下效率平均降低约4 %,偏离额定流量时,效率降低略有缩小。 3)对于大流量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建议选用平衡轴向力的对称吸入的双吸离心泵方案,避免泵效率降低增加电能消耗,以节省运营电力成本。 7. 参考文献 [1] 罗先武,张瑶,彭俊奇等. 叶轮进口几何参数对离心泵空化性能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8(5): 836-839. [2] 丛国辉, 王福军. 双吸离心泵隔舌区压力脉动特性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39(6): 60-63. [3] 袁寿其, 薛菲, 袁建平等. 离心泵压力脉动对流动噪声影响的试验研究[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09, 27(5): 287-290. [4] 王乐勤, 平仕良, 吴大转. 大功率高压离心泵的优化设计[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0, 28(6): 470-473. [5] 霍幼文, 罗先武, 潘再兵等. 压水室当量扩散角对离心泵空化和效率的影响[J]. 装备机械, 2015,(2): 48-52. [6] 牟介刚, 刘剑, 谷云庆等. 仿生蜗壳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 50(5): 927-933. [7] 王强, 胡荣华. 浅析我国舰船低噪声设备研制及技术的不足[J]. 舰船科学技术, 2006, 28(s2): 18-22. [8] 潘再兵,施永涛,方晟等. 600WM机组前置泵结构优化设计[J]. 通用机械,2008(09): 24-26. [9] 闵思明,杨敏,王福军. 双蜗壳式双吸离心泵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J].流体机械,2010, 38(10): 29-32+57. [10] 何明辉,姬凯,叶丽婷. 高效率低NPSHr离心泵的研发[J]. 机械制造,2016, 54(08): 30-32. [11] 霍幼文, 王水平, 李向阳等. 多级离心泵噪声特性的试验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9, 041(007)77-83. [12] 卢展雄, 刘琼, 王凯等. 基于专利地图的国内外多级离心泵技术分析[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7, 35(3): 216-221. [13] 王东伟,刘在伦,赵伟国. 基于平衡孔偏移的离心泵空化性能改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0, 51(05): 142-150. [14] 刘在伦,石福翔,王仁忠,张森,孙雨. 叶轮平衡孔直径对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6, 42(06): 57-61. [15] 牟介刚,范文粲,郑水华,林玲,王硕,施瀚昱. 离心泵平衡孔面积对轴向力及外特性影响的研究[J]. 机械制造,2013, 51(09): 58-61. [16] 吴大转, 自平衡型高压多级离心泵机组研发与应用. 浙江省,浙江大学,2011-07-24. [17] 沙玉俊,刘树红,吴玉林,王保钢. 平衡孔对高温高压离心泵性能的影响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 31(06): 259-264. 第一作者简介:刘东升(1965—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特殊电机、特殊泵及变频驱动技术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霍幼文(1966—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站泵、特殊泵及泵系统节能降噪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度先进制造产业扶持项目(批次:第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