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友圈动设备群技术交流第22期

泵友圈动设备群技术交流第22期

泵友圈编辑整理泵友圈
2025年03月22日 08:29


为方便机泵、压缩机等动设备管理和采购人员交流,解决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泵友圈特开放动设备交流群,群内交流活跃,为了省去小伙伴爬楼辛苦,小编会分期陆续整理了群内讨论的一些问答集锦,每次约十个问答,供行业人士参详和讨论。友情提示,问题答案仅供大家研究参考,如果您有自己观点,可在文底留言。


目前微信群一群已满,二群已开放,欢迎各路大神,加入组织:


进群方式:添加群主微信并备注:公司+姓名+职务,我们审核通过后邀请进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



问题一


请教一个问题,衬氟泵有口环吗?

关于衬氟泵是否配备口环,取决于具体的泵类型及其设计。衬氟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泵,其过流部件内衬氟塑料以增强耐腐蚀性能。


对于衬氟磁力泵来说,确实可能配置有口环,这是为了提高泵的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通过减少泄漏量来实现。


而对于衬氟离心泵而言,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传统上,部分离心泵的设计中会包含口环(也称为密封环或耐磨环),用于减少叶轮与泵壳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泵的效率和减少内部泄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衬氟离心泵都会设计带口环,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设计考量以及制造商的具体设计方案。


问题二


泵介质含碱液10wt%,NaOH,请问冲洗方案用啥?

答1:可采用外装硬对硬方案(01+62),通常适用于处理较为苛刻的工况条件,如高温或高腐蚀性介质。采用硬质材料(如碳化硅、碳化钨等)制成的密封面可以有效抵抗NaOH溶液的腐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配置可能会增加摩擦热量,因此需要考虑冷却措施。


答2:如果选择离心泵进行输送,并考虑使用带有较大弹簧的机械密封(32系列),需注意的是,该方案可能会对介质浓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具体实施前应与工艺工程师确认是否会对生产过程造成不利影响。


答3:可采用双端面密封方案:

当系统压力较低时,可选用21+52组合,使用白油作为密封液。这有助于隔离介质并提供润滑和冷却作用。


若系统压力较高,则推荐使用21+53B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不会对介质产生负面影响,可以选择用水作为密封液;否则,仍建议使用白油或其他兼容的密封液来保护密封件免受NaOH溶液的侵蚀。


问题三


请教一下,密封的隔离液罐是否有可能被工艺介质压力反串过来? 是否需要设置安全阀?

答1:在进行过程危害分析(PHA)时,通常会考虑机械密封及其辅助系统(如隔离液罐)失效带来的潜在风险。如果工艺介质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或操作温度较高,可能会导致介质的压力超过隔离液罐的设计压力,从而引发介质反串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安装安全阀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提问者反馈:公司几十套装置,仅有一个装置的隔离液罐顶部有安全阀,而且还是对空排放的,我感觉不像是防止工艺介质反串到隔离罐的,像是防止隔离罐的温度变化的泄压阀。


答2:对于采用Plan 52或Plan 53C冲洗方案的情况,这些方案主要用于支持双端面机械密封,并通过外部储罐提供冷却和缓冲作用。其中,Plan 53C特别设计用于避免气相区的存在,这意味着它不具备像Plan 53B那样的压力缓冲能力。因此,在使用Plan 53C时,更需注意防止密封腔内的压力过高,必要时应考虑增加安全措施,比如安装安全阀。


问题四


输送丙烯(零下八度)的OH2 离心泵,切不过来,过来就汽化,没有阻塞,过滤器拆开看了,滤网也撕掉了,请问有啥建议?

答1:在启动或切换低温泵之前,进行充分的预冷是非常关键的。根据经验,乙烯和丙烯泵切换前通常需要通过小流量预冷至少30分钟以上。这是因为泵体及其连接管道需要从环境温度逐渐冷却至操作温度,以避免由于温差过大导致的热应力损坏,并减少泵内液体汽化的可能性。


提问者反馈:我们是泵底部有排火炬,出口管线有气相平衡线。就是排火炬预冷是吧?


答2:首先,应该利用气相平衡线进行初步的气相预冷,确保泵体和相关管道逐步降温,从而防止直接使用液相预冷可能导致的设备冷脆性问题。


在完成气相预冷之后,可以缓慢开启入口阀门,开始液相充填过程。此过程中应密切监控泵的状态,注意是否有异常振动或噪音等迹象。


底部排火炬可以在整个预冷过程中保持打开状态,以便排出积聚的气体,但如您所提到的,在气相预冷阶段可能会造成物料浪费,因此需权衡效率与成本。


仔细检查其他可能引起汽化的因素,比如泵的安装高度是否合适、吸入侧的压力是否足够、泵的设计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操作条件等。


问题五


如图,请帮忙看一下一个多级泵的频谱,泵非驱动端6.8mm/s、电机非驱动端9.8mm/s。水平震动大是什么原因?



1



2


:每个测点处水平方向的振动几乎是垂直方向的两倍,并且主要集中在50Hz及其倍频上,这提示可能存在特定的机械问题或操作条件导致了异常振动。


有可能是如下原因:

1)不平衡

如果振动主要是50Hz(即与运行转速相对应的频率),这通常指向转子不平衡的问题。不平衡会导致显著的径向振动,特别是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更为明显,因为安装基座或支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刚度通常低于垂直方向。


2)不对中:

电机和泵之间的不对中也可能引起类似的振动特征,尤其是在水平方向上更为显著的振动。不对中可以是角度不对中或平行不对中,它们都会产生以旋转频率为主的振动。


3)松动:

没有相位信息,但考虑到振动幅度较大且集中于特定频率,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松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松动可能发生在基础螺栓、联轴器或其他关键连接部位,它能够加剧由不平衡或不对中引起的振动。


4)不能完全排除由于泵进出口介质流动情况不佳(如气蚀、湍流等)导致的振动增加。不过,这种情况下的振动频谱往往包含更广泛的频率成分,而不仅仅是50Hz及其倍频。


5)轴承磨损、叶轮损坏等内部机械问题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可以列入排查方向。


问题六


高速泵机封油封总是渗漏,有啥好方法?不是转速太高,密封面磨的不平?机封拆出来也看不出问题。


:建议检查密封面。高速泵密封泄漏这个是通病,试了好几家密封都是用一段时间就泄漏,密封腔的结构紧凑,再就是压缩量较小。


即使表面看似完好,微小的划痕或不平整也可能导致泄漏。可以使用专门的检测工具或技术(如光学平面度检测仪)进一步检验密封面的质量。


也可以再拆检看看是否有高速泵油齿轮轴生锈。


提问者反馈

书上查询到的,分享给大家:

立式高速泵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这是导致密封失效的种重要原因,考虑使用金属波纹管密封代替多弹簧机械密封,通过波纹管密封的追随性降低这种影响,波纹管结构能减小机构摩擦阻力,金属波纹管密封既能起到密封效果,又能改善动静环的追随性,同时克服多弹簧机械密封结构补偿能力差的缺点。


问题七


请问串两级的渣浆泵,它的机械密封封液压力的理论值怎么计算?

:封液压力的选择需基于具体的工况条件和密封方案来确定。


注水外冲洗:

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注入的冲洗水主要用于冷却和清洁密封面,防止颗粒物沉积导致密封失效。推荐的水压范围通常为1.5公斤~3公斤(即0.15 MPa~0.3 MPa)。这个压力范围能够有效地清除密封面上的杂质,并带走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而不会对密封造成过大的压力负担。


注水内冲洗:

如果采用的是内部冲洗的方式,即从泵出口引入一部分介质作为冲洗液,则封液的压力应该大于泵出口压力的1.5倍左右。这是为了保证冲洗液能够有效覆盖密封面,避免介质中的固体颗粒进入密封面造成磨损或泄漏。例如,若泵出口的压力是2公斤(0.2 MPa),则封液的压力应至少保持在3公斤(0.3 MPa)以上。


问题八


请教一下,我们现场有个问题,就是离心泵打料的时候,开泵瞬间跳闸,关闭出口阀门小点以后,能运行了,但是停泵瞬间还会跳闸,测了超电流了,这是什么原因啊?

答1:开泵瞬间跳闸并检测到超电流,这通常意味着电机在启动时承受的负载过大。


如果出口阀门完全打开,系统的初始阻力非常高,导致电机需要更大的扭矩来启动,从而引发过载保护装置跳闸。


检查泵的口环间隙是否符合制造商的标准也很重要。过大的间隙可能导致效率下降,但这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启动时的超电流现象。


答2:检查离心泵及其电机参数是否与实际工艺条件相匹配。如果选型时参数设定过高(如流量、扬程),可能会导致电机在特定工况下无法正常工作。


物料中是不是可能含有水分或其他成分,这些因素会影响泵的工作状态。例如,含有大量水分的物料可能会增加泵的负荷,特别是在启动阶段。加强切水处理,并适当减小出口阀门开度可以作为临时措施尝试解决问题。


如果电机额定功率不足以应对实际操作需求,在高负荷条件下很容易发生超电流现象。此时,考虑更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机。


问题九


新电机,在泵厂做性能测试的时候,电机这个声音听着有问题吗?噪声1m处80分贝。

:80分贝的噪音水平在1米处确实较高,尤其是对于新电机而言。通常情况下,新电机运行时的声音应较为平稳且噪音较低。


轴承滚道或钢球上的损伤可能是导致异常噪音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如果存在露点腐蚀现象(即由于湿度等原因造成的金属表面腐蚀),会显著影响轴承的运转平顺性。可以通过拆卸轴承进行详细检查,观察滚道和钢球是否有明显的腐蚀或损伤痕迹。


另外,不充分的润滑或者使用了不适合的润滑脂也可能导致电机产生异常噪音。然而,对于新电机来说,这种情况相对少见,除非是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了失误。


除了机械原因外,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电气方面的问题,例如转子不平衡、绕组短路等,这些问题同样可能导致电机发出异常声响。


问题十


转速11000左右,介质是贫胺液,这台高速泵从2023年12月开始出现介质泄漏进轴承箱的问题,导致轴承抱轴。更换了轴、轴承和密封后,开了两个月密封又漏了,再次更换密封后运行了约半年时间,介质又泄漏进入轴承箱并损坏了轴。最近一次维修中,除了叶轮和诱导轮外的所有部件都已更换,并升级了密封材质,但依旧出现了隔离液泄漏的情况。请问该如何解决?


:叶轮与轴之间的径向配合间隙不超过0.025mm,这是为了减少由于过大的径向间隙导致键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检查键与轴键槽之间的配合,确保有-0.02mm的过盈配合;键与叶轮键槽之间应保持0到0.02mm的间隙。


轴径也不大,高速泵叶轮配合间隙要比低速泵间隙还要小才行,径向间隙越大,键受到的剪切力就越大,机封动环是靠叶轮压住,诱导轮锁住固定在轴上,和轴形成一个整体,键槽在损坏的一瞬间,叶轮有可能会带着动环出现不稳定的波动,打破原有的动静环之间刚性液膜的平衡,从而发生泄漏。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