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友圈2025新年专访 | 泵厂如何跨越周期发展? 专访凯士比北亚区总裁贺钧先生

泵友圈2025新年专访 | 泵厂如何跨越周期发展? 专访凯士比北亚区总裁贺钧先生

 沈庆春 泵友圈 2025年01月14日 08:29 

图片


凯士比数字化业务分为两大团队:振动分析和数字工厂。预计从2025年开始,凯士比数字化团队将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并且独立核算。
——凯士比北亚区总裁 贺钧先生


泵友圈:据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并保持年均13%左右的高增速。因此数字经济市场正在发展越来越成熟,也蕴含着更多的机会。2024年作为凯士比推进数字化战略第四年,当我们回顾这一战略时,起点是什么?

贺钧:凯士比早在2020年下半年便开始考虑数字化转型,并且从战略上先给自己定位:凯士比未来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作为一家身处传统行业的泵制造商,凯士比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细分市场,同时不同行业也面临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凯士比在思考新的发展机遇后,提出了超增长的战略。

意味着,除了要夯实凯士比现有业务基础之外,我们还需要推进超增长或者超前的发展战略。所谓超增长,即体现第一超前性,我们要探索一些其他厂商,甚至是凯士比总部没有探索过的一条道路。

泵友圈:所以,依据现在的形势判断,这一超增长战略是很有远见的。

贺钧:这里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超周期性。上海凯士比在2020年所遇见的问题和挑战同现在完全不一样,彼时,业务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多领域竞争力并不强。一是体现在大量产品需要进口,国产化推进缓慢;二是体现在服务反应不够迅速,用户体验不理想。

所以,应对彼时的挑战,我们认为一定要超周期,做一些长期性的工作,去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短期内,我们要在遵循现有条件的前提下,同时实施超周期、有前瞻性的一些工作。因此,我们设定了三大战略:数字化、国产化和可持续发展。

泵友圈:数字化,有人认为很好,有人认为只是噱头,尽管前景看好,但因为各种原因,往往落地很难,您怎么看?

贺钧:起初,对于一家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企业去做数字化,无论是管理层还是销售部门,大家都心存疑问。凯士比从一点一滴做起,将一个个想法落地,让大家最后看到数字化产生的力量和创造的价值。

案例一:实时物流信息


痛点:经常遇到客户来电询问发货动态,货物到哪里了,还有多久能送到。通常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追踪和问询,几乎要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得到答案,无法给客户带来好的体验效果。


解决:我们通过微信小程序,把合同号链接做好,然后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联合开发物流数字化,借助地理位置信息的共享,我们就能够实时查看货物的具体位置等。


案例二:人力资源数字化


痛点:在过去,工厂设有计划部,配置七~八人做生产调度,调配相关工人资源和物料,以满足生产需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解决:针对掌握多技能的蓝领工人,结合他们可以操作不同类型的机床,生产不同种类的泵型,进行数据编码分类,运用AI技术,就能够实现高效自动调度计划。例如某个时间段,某一类型的泵的产量需求大幅增加,这个时候就需要临时调配各类资源,在保证原来的生产计划不受影响外,额外去增加这一块产能。数字化的优势在于,只需操控鼠标,拉高该泵型的产能柱状图,后台就能自动运算,将结果自动派送到相关人员,实现产能自动调配。

泵友圈:所以,上海凯士比泵在数字化方面做了落地项目,是不是也能够去为集团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带来经验?

贺钧:在近几年,凯士比集团与上海凯士比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日益增多,过程中总部也意识到凯士比中国在数字化领域走到了集团前列。因此,集团CTO带领研发团队来这边考察我们在数字化的成果,对其中三款产品表达了很强兴趣。

其中一款产品就是凯泵卫士,这款产品能够对包含泵在内的所有旋转类机械进行振动监测和故障预警、精准判断识别。这是一项古老的技术,很多企业都可以做,但是我们不仅做到了精准识别故障类型,甚至能检测到子部件,这是很多厂家还无法做到的。最后,对于这项核心技术,总部给予了近千万的技术转让费,对我们来说这是极大的鼓舞。

泵友圈:这不仅是对上海凯士比在数字化取得成果的嘉奖,更是说明成果所能创造出来的价值体现。

贺钧:这件事对上海凯士比而言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停留在资金上的支持。

一是,中国企业或者子公司在集团内部通过技术转让,反向赋能全球的数字化发展,这是首例。

二是,这是对上海凯士比技术的认可,极大的鼓舞了软件部门的同事,同时也从实际上帮助我们化解分担了很多研发风险。因为项目是由凯士比中国自行研发和风险投资,有了这笔基金后,我们可以继续推进软件优化和市场推广。目前我们计划开始将凯泵卫士的“凯”字去掉,从而更好面向不同受众。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我们不仅服务了很多终端用户,还在友商的泵产品上得到应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接下来可能会把“泵”字去掉,因为我们的软件已经通过了辛辛那提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数据包盲测,成功率非常高,未来将会服务于更多的旋转设备和不同的应用场景。

泵友圈:从目前数字化技术发展来看,很多科技公司都会加强和国际顶尖AI技术公司合作,那么凯士比在这方面的情况是?

贺钧:凯士比实际上已经在和相关公司合作,并且将数字化业务分为两大团队:振动分析和数字工厂。你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看见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上海凯士比是一家有着90年历史的老厂,但是在每个车间都有数字化技术的体现,整个工厂就是数字工厂。

在数字工厂这个业务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细分出数字孪生高级排产自动生产这个领域,并且已经在制造业和同行中进行推广,并取得了一些业绩。

预计从2025年开始,凯士比数字化团队将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并且独立核算。通过其自身的业务销售,赢得客户,用实现的利润再去做投资和开发,再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泵友圈:所以这也侧面体现出上海凯士比泵在研发上的投入和速度,是很非常高的?

贺钧:从凯士比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来看,是以德国品质著称,而不是以价格取胜。因此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下,凯士比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响应速度,并借助开发多样性的产品特色,从而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凯士比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近三年,我们的研发速度是过去的7倍,从上海凯士比成立30年以来,近5年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总和,是此前25年的4倍。国产化,并不仅是简单的德国产品本地化,而是在引进产品后,结合国内的市场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更加贴近本地客户需求。

另外,我们这五年在工厂硬件和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很大提升。例如"MbK"(Made by KSB)认证,这是凯士比集团统一的内部认证体系,不仅关注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有效控制,还着重评估车间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上海凯士比用了7-10年才达到MbK 1星标准,在2023年我们升级为2星标准,并计划在短时间内达到3星标准。成为除德国凯士比总部以外,第一个达到3星标准的海外工厂。

图片

泵友圈:谈到今年行业整体形势,按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只有3月和4月略高于50%,反应出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凯士比将会如何去应对?

贺钧:从整体环境来看,凯士比由于覆盖非常广泛的行业,如能源、水务、石油化工、通用工业、楼宇建筑、矿山以及卓越服务等,可以极大的去平衡因行业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一些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的去应对这些挑战。

一是,在企业内部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降本增效。

二是,充分挖掘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借助数字化,充分解放生产力。例如通过线上报价系统,将原有的报价时间缩短了80%左右。

三是,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模式,挖掘细分领域的业务机会。在拓展新应用市场的泵类设备同时,挖掘数字化解决方案。

总之,面对传统行业内卷的趋势,需要去思考如何开辟一条新道路,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图片

泵友圈:回顾2024年,您是如何评价凯士比北亚及中国市场的发展?

贺钧:2024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是不凡的一年,并且凯士比用实际行动证明挑战和机遇是可以共存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面,凯士比拓展并且引入很多新的子行业,丰富了数字化产品线。凯士比在北亚和中国都取得了好成绩,并且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从我2020年加入公司以来,这5年的时间公司营业收入接近翻倍,预计2024年达到19亿左右。在利润指标方面,也实现了总部预定的目标。上海凯士比的发展极大地支撑了整个北亚地区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举办了上海凯士比30周年庆和化工工程泵工厂落成仪式,为凯士比在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图片

▲采访合影(右凯士比北亚区总裁贺钧先生,左:泵友圈主编沈庆春。)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
  • 会员